2010年6月16日星期三

端午节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节,小靈体祝福所有部落网友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是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然而吃粽子和赛龙舟乃为了纪念屈原。

从2009年开始中国放假三天,并在当年9月30日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委员会决定把中国端午节入选为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话说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参与议论国政以及接待宾客)、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也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及参与法律制定,屈原举贤任能,主张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然而这也因此被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内涵深刻,是中国文学起源之一。在屈原 《九章》里叙述:入溆浦余徘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表达了被放逐江南由汉水过长江、溯沅水入溆浦的历程和心情。

屈原被放逐后遇上了渔父,渔父相劝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然而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却落得个被放逐,这大可不必。

屈原和渔父的谈话中,表现出了两种处世的哲学。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位于江西省)而死。

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为歌颂屈原,写下了: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根据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 《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 《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害怕江河里的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有唐代文秀 《端午》诗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为此小靈体向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屈原,献上永恒的敬意。

*苏门四学士有
秦观,(1049-1100)代表作品 《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黄庭坚 ,(1045-1105)代表作品 《牧童诗》《晚楼闲坐》《题竹石牡牛》等。
张耒,(1054-1114)代表作品 《秋蕊香》《少年游》《风流子》等。
晁补之,(1053-1110)代表作品 《七述》《豆叶黄》《续楚辞》等。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萤火虫

萤火轻灵慢飞扬,写意凌空焕光芒,
俏提灯笼觅君郎,捎来情意爱芬芳。

月似蹒跚来临,
欣赏着蛐蛐曲奏,荡悠在恬静秋夜下,
我往湖水的对岸轻轻划去,
独木舟前端的你满怀热盼,
兢惕心情却难掩对清幽黑夜的恐惧,
我把小小船儿轻靠湖岸,
握着你的小手静静等待,
片刻稍等的你扁嘴流露失望眼神,
埋怨雨后的昏夜,
驱散了萤火虫的雅趣,
打算离开之际,空中忽然闪烁微弱光芒,
相似凌空飘浮着的小星星,
光点持续了良久才渐渐转暗,
然后又再次微亮发光,
你伸出了指头让小小萤火近靠,
长而平坦的它摆动着柔软的鞘翅,
在你白皙的指头上慢爬动,
并用腹部末端发出浅蓝冷光,
你兴致盎然的轻触它头部,
娇媚的笑容尽显现在小小脸蛋上,
此刻从潮湿暖暖的草木旁,
飞出大量闪缀的萤火,
如晶莹的宝石镶嵌在黑黢黢的夜空中,
那似飘忽的星火,飞过丛林,划过湖面,
它更像是提着灯笼的小小孩,
慢慢的围绕着你娇小身躯烁亮着萤辉,
你恺然的笑声喧,一声更比一声甜,
茫茫夜空下渲染了整个宁静的夜晚。


氤氲着一股童年的幼稚,
却飘荡在每晚想你的星空里。
我依然记得当日你哼的那首曲调。。。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
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
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
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
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
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我的心我的心还在追
城市的灯光明灭闪耀
还有谁会记得你燃烧光亮 

---作词:伊能静